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70年代人的心灵史

瘦马

1970年出生:

  有一点点关于“文革”人的回忆,可能还参加过“红小兵”之类
的儿童组织,喜欢看抓阶级敌人或特务的故事;早期看过的电影有
《地道战》、《渡江侦察记》等,至今记忆犹新;上中学时赶上了国
庆35周年阅兵和女排“六连冠”,心情兴奋过好一阵子;看了《少林
寺》曾经蠢蠢欲动产生过出家习武的念头;尽管张艺谋的《红高梁》
得了大奖,但许多人只爱看巩俐而不太喜欢这部电影;假如大学毕业
时分在国营工厂上班,有下岗的可能;是很多单位“干事”的主力;
有些人混得不如意,正在忙着考研,但个别有成就的人已经被列为
“跨世纪人才”了;正是结婚生子的“黄金年龄”,但总有那么一批
人在充当着“爱情守望者”的角色。

1971年出生:

  大致情况跟1970年出生的差不多。小学时肯定唱过“我爱北京天
安门”和“我在马路边,捡到一分钱”两首歌;女的挺喜欢日本电影
片《排球女将》中的小鹿纯子,男的看《霍元甲》很上瘾;上中学时
爱抄歌,制作成“歌本”并贴上女明星的照片收藏;假如上学从不留
级,肯定是1989年上大学第一批要缴费的;在北京上大学的现在仍津
津乐道于1990年亚运会的盛况;爱看《围城》这部电视剧,跟父母爱
看《渴望》形成鲜明对比;上大学要军训了;有的人可能已经在大学
毕业后跳槽了3到5次;丁天写出了《饲养着我们的城市》,但像他这
样的作家毕竟不多,称为“7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”会让文家前辈们不
太舒服。

1972年出生:

  一上小学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,写作文的内容包括“×
×成了万元户”和“中国的保尔·柯察金——张海迪的事迹”等;大
部分城市出生者已经是独生子女了;是最早一批追港台歌星的“追星
族”;在老师的指点下,给老山前线的英雄们写过慰问信;可能是第
六套广播体操学得最好的;高考的复习资料不是“海淀区教师进修学
校”编的,就是“黄冈中学”的模拟题之类;上大学时已经有一批经
商高手在他们中间产生,不过尽倒腾些磁带、丝袜、明信片之类的小
玩意儿;毕业后在公司里也不是很安分的家伙;今年27岁,不过如今
这年龄算不上是“大龄青年”,谈恋爱绰绰有余。
1973年出生:

  他们只能从大学图书馆的书籍里知道“文革”和“四五”运动了,
历史与年代的断裂就是这样;1983年“严打”时他们只有10岁,不谙
世事,看着许多人被捕他们甚至还不知什么叫“犯罪”和“危害社会”;
也算是最狂热的中学生“追星族”中的一批,不过他们追的星现在都
差不多“退出江湖”了;不少十五、六岁的孩子痴迷上了霹雳舞,这
好像是1988年的事;跟比他们出生早或晚的人一样,总有那么四、五
个学生能够获得奥林匹克化学奖什么的,然后就被保送上大学;大学
毕业时就业压力越来越大,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1974年出生:

  上小学的教材跟哥哥姐姐们又不一样了,因为时代不同了嘛:
“红小兵”改叫“少先队”,上小学校时戴红领巾的那会儿是最快乐
的回忆之一;上大学时赶上了中国申办奥运会失败,有的人可能砸了
酒瓶,但大部分人则深深体会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;上大学时还看
见了顾城自杀的新闻,感到不太理解。

1975年出生:

  小学生时代总是有理想的,学过“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、老师、
司机”之类的课文;80年代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情,不过那时他们只
关心考试时的“时事政治题”;越来越多的国产歌星被包装后推到他
们眼前时,每年流行一首臭歌的年代也到了;上中学时,“周德东们”
开始泛滥,一大篓所谓“青春美文”像垃圾似地倒在了他们面前,许
多人,特别是女孩子的学业因此被耽误了;今年是他们的“本命年”,
是祸是福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。

1976年出生:

  跟7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相比,他们今天即使已经长大成人,但他
们的年轻也够让人羡慕的了,尽管这其中也有些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儿;
他们的小学生时代也让人羡慕,“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。”好像就是
从他们身上开始抓的,所以今天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才那么火爆;他们
虽然出生在70年代,但他们却是“90年代的中学生和大学生”,若从
思想角度看,也可以算作是下一代人了;上中学时正赶上了“汪国真
热”,那些蹩脚的诗就这样留在了他们的毕业纪念册上,直到上了大
学读了海子、西川的诗后才知道自己曾经多么浅薄无知;大学二年级
时看过《阿甘正传》;总而言之,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,最多也不
过是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或工作刚转正。

1977年出生:

  小学生时代没什么特别的,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还是他们的
口号,不过,连环画是越来越少了,这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悲哀;中
学生时代世界已经变得丰富和精彩了,男孩子爱打电子游戏机,女生
爱看岑凯伦、席绢之类的“快餐”书籍,这也累坏了作为上一代人的
家长们,觉得世风日下,孩子难管;如果不是太笨的孩子,今年也该
大学毕业了,但“留京指标”却越来越难弄,有的人只好赖在北京,
等待机会。

1978年出生:

  据说,真正的“计划生育”就是从1978年开始的,所以这一年出
生的孩子肯定都有过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太阳”之类的称呼;可惜他们
出生还是早了一点,直到1992年,北京的孩子才在14岁时第一次吃了
麦当劳;农村的孩子也没赶上“希望小学”和“春蕾计划”什么的;
在大城市的迪斯科舞厅或酒吧里,总有那么几个做作的女孩子叼着香
烟玩深沉,不知道自己该呆在校园里好好读书才对;上大学的第一件
事不是买世界名著或参考书,而是买一本《中国可以说不》,说明这
一年出生的孩子,还是有骨气的。

1979年出生:

  又一批幸福的“独生子女”出生,尽管那一年中国跟越南发生了
战争,但这与孩子们无关;喝“可口可乐”也许是70年代出生的人当
中最多的,因为他们最小;读中学的女生已经被告知,“遇到不法侵
害时,请拨110!”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担心现在满大街都是坏人,孩
子们会被欺负;“扮酷”的时代与他们的青春时代巧合在了一起,所
以,最酷的也就是他们了!

  (摘自《华人文化世界》1999年第9期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