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“怪教授”陈寅恪

周彬

    “盖世奇才”、“最好的教授”、“教授的教授”、“太
老师”,这是三十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对清华大学陈寅恪教授常
用的尊誉。据当年清华大学出版的《清华暑期周刊·教授印象
记》一文说:“清华园内有趣的人物真多,但其中最有趣的,
要算陈寅恪先生了。”为此,清华园内有些学生便总是称他为
“怪教授”。

  堂堂正正的大教授,“怪”在哪里?人们都知道,这位先
生早年留学欧美十多年,对西学十分精熟,然而他的衣着却着
实“土气”,没有半点洋味:夏季一袭长衫、布裤、布鞋。冬
季则一顶“三块瓦”皮帽,长围巾、棉袍再加羊皮马褂、棉裤
扎腿带、一双厚棉鞋。戴上一副近视眼镜,完全是“三家村”
里老学究的模样。

  他的住所离教室有很长一段路,每次去上课,他总要将备
用的书籍讲义用一块蓝方布包好,挟在右腋之下,一步一颠地
低头彳亍而行。因为是近视眼,所以走路只看脚下而从不旁视,
也从不与旁人打招呼。

  有一位听陈寅恪课的清华学生曾不无感慨地说:“陈先生
讲课也够怪的,讲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时,第一句‘汉皇重色
思倾国’,为了考证一个‘汉’字,旁证博引竟讲了四堂课。
低年级学生听他的课,自然难以消受!”他这种教学方式自然
也让人们认为他“怪”。

  有一次,他到西单牌楼一家西药店买胃药。当时西药店药
品绝大部分是洋货,店员取出德国货、美国货和日本货,每种
药的说明书上都是洋文。他将每个药瓶上的说明与盒内说明书
都仔细看过,然后选购了一种。店员根据他的外貌,看到他默
默自言自语的样子,把他当成了精神病患者,当随行人员在一
旁解释说“他懂各种洋文”时,所有在场的人都向他投以惊异
的目光。

  民国二十六年,抗战爆发不久,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在京逝
世,家中几位长辈都主张依习俗请僧众唪经,但他却坚决反
对,对众人说各种佛经他都读遍了,所有佛经都是骗人的。为
此,他最后竟未参加为父亲诵经的丧仪,一个人随着清华的师
生南下去了长沙。

  当年,清华大学著名哲学家金岳霖教授说过,陈寅恪“不
是书虫,是正义感非常之强的学者,并且是了不起的学者” 。
民国三十一年五月,陈寅恪自香港逃难至广州时曾赋诗曰:

  万国戈兵一叶舟,故邱归死不夷犹。
  袖中缩手嗟空老,纸上刳肝或少留。
  此日中原真一发,当时遗恨已千秋。
  读书久识人生苦,未待崩离早白头。

 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,日本投降。陈寅恪立即作《闻日本乞
降喜赋》诗,表达自己的心情:

  降书夕到醒方知,何幸今生见此时。
  闻讯杜陵欢至泣,还家贺监病弥衰。
  国仇已雪南迁耻,家祭难忘北定时。
  念往忧来无限感,喜心题句又成悲。


(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香港《大公报》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