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(groups.yahoo.com/group/xys)◇◇

血海上漂浮的诗意

黄喝楼主

通过电视连续剧《长征》,许多人第一次从历史的烽烟中听到曾中生这个名字。
关于曾中生,据《中共组织史》记载,1931年2月中共成立鄂豫皖特别委员会时,
曾任书记,并兼职同期成立的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。同年5月12日成立中共鄂
豫皖中央分局,张国焘由中央委派为分局书记,曾改任分局委员,兼改组后的鄂
豫皖军事委员会副主席,并兼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,后于1932年兼新成立的独立
一师师长。因反对张国焘打安庆,不听张的命令率兵在浠水,黄梅,广济一带打
了胜仗,从而为张国焘所不容,后来惨遭张的毒手。 

说起来,在肃反上张国焘可算是夏曦的老师。夏的肃反是在参阅了张国焘的“先
进经验”之后才动作起来的。而在这之前,张国焘已经在他管辖的鄂豫皖苏区把
肃反运动搞得如火如荼,有声有色。由于张在苏联学习过,拥有成套的肃反理论
和间接经验,他深知要驾驭鄂豫皖苏区的开创者们,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威望,苏
区和红军中缺乏政治斗争理论和经验的盲流们对“阶级敌人”的仇恨心理是用来
提高威信的最好工具。因此,他到根据地不久就以中央分局书记的身份发出号召:
“打破敌人内外夹攻,肃清敌人在党军内隐藏的内奸”,掀起了军内肃反的狂热。
张国焘及其坚定支持者陈昌浩等擅于“从不正确的政治观点斗争中间寻找反动组
织的线索”,“从日常生活的表现中去找到反革命的线索”。战斗失利了,对不
起,肯定是你团长、政委故意破坏。战斗中伤亡大了,也对不起,那也是你有意
将部队带往敌人的火力网。“红军中表现畏缩的分子,对革命前途表示怀疑的分
子,受过责罚的分子,甚至当过和尚道士的人,都作为异己分子,加以清洗”
(盛红学编《张国焘问题研究资料》,以下简称《资料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,
1982年版,第173-174页)。清洗最厉害的首推知识分子。张国焘杀学生有一个
十分“有趣”的公式:“知识分子都是出身地主富农,而地主富农都是反革命分
子,反革命分子就必须杀掉,因此知识分子就应该杀掉”(《资料》第114页)。
四方面军中凡在白区工作过的知识分子干部大都被杀掉了,直杀得连写个通知的
人都难找到。 

张国焘杀人是不需要证据的,“凡被捕者,都是先定罪名,后用酷刑逼供”,
“根据口供再捕人,辗转株连,捕杀数千无辜者”(《资料》第173页)。张国
焘杀了多少人呢?“于是于1931年底,将红四军中屈打成招,辗转株连的经验,
用中央分局给各县委指示信的方式,推广到地方。大捕杀的恶浪波及到各部门各
系统,被错捕错杀的,又何只千人啊”(《资料》第174页)。关于大屠杀的惨
况,陈昌浩承认:“红四军主力四个师十二个团的干部,只剩两人......有个团,
被杀的班长以上干部有五百多”(《资料》第176页)。对干部如此残酷,对战
士是不是好点呢?“红军中的肉刑制度发展到顶点......随意可以打人,随意可
以枪毙人”(《资料》第43页)。对军队如此,对地方又如何呢?是否真的如电
影中所说的“军民团结一家人”?“军队打骂群众,打骂向导,打骂运输队,甚
至将向导杀掉,完全保留了军阀的作风。特别是在反围攻战争中,烧老百姓的房
子,抢老百姓的粮食,尤其是红军退出川陕时,张国焘命令三个团在后面掩护撤
退,然后把老百姓的房子烧掉,从千佛山到威州170多里的民房几乎都烧光了,
造成人民对红军的极大不满”(《资料》第113页),“在川陕根据地肃反中曾
杀了两万多人,其中也有些剥削阶级地方豪绅,但多数是农民”(《资料》第
114页)。农民的子弟兵,把屠刀对准了农民! 

长期以来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是:英勇的红军在2万5千里长征中的给养是如何解
决的?我相信红军有“铁的纪律”,但显而易见,纪律不能填饱肚子。红军既不
会也不可能人人腰缠金银来保证沿途公平交易,在因大失败迫不得已逃亡的情形
下,也不可能通过大的缴获补充。因此我认为红军剩下就只有一个选择:走到哪
吃到哪,穿到哪。我知道自己这样看红军有欠尊敬,有点不情愿,却又无法不承
认这是唯一的可能。但他们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,什么办法搞到数万人的粮秣,
衣被的呢?透过对张国焘的批判材料,我认为找到了奥秘所在。 

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为例。在川陕根据地,四方面军及其附属的地方政府的
财政“主要不是依靠税收,而是依靠缴获,依靠没收和罚款”。对地主,采取
“肉体消灭地主的政策,以致杀了很多人”,“对富农是割韭菜的政策,长一点
注割一点,有的富农甚至被没收了两三次”,对工商业户,这里绝对都是清一色
的民族工商业者,“动不动就将资方关押起来,罚款,没收。在没收上常常是不
问情理的乱没收。因此造成经济上的很多混乱状况”(《资料》第110页)。在
这种形同抢劫的掠夺下,地方民生凋弊,“1931年(通江县)毛浴镇有油房8家,
醋房2家,染房3家,酒房4家,白耳房3家,茶叶庄3家,造舟庄3家,筏子庄1家,
药房6家,盐户庄5家,布户庄20家,到1934年,油房只存下两家,醋房没有,染
房只剩一家,酒家没有,白耳房没有,茶叶房没有,造舟庄没有,筏子庄没有,
药房还剩一家,盐产房没有,布户庄没有了”(《资料》第109页)。 

这是四方面军,一方面军如何呢?还是拿在川西北为例说明。一方面军1935年6
月于川西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,于同年9月14日脱离四方面军北上,前后在川西
北呆了不到三个月时间。在这三个月内,一方面军1万余人,赤条条的来,其中
8000余人补足过草地的给养而去,既没有大的缴获,也没有新的税收增长点,更
不可能帮老百姓播种收获。大军的后勤是如何保障的呢?现在,暂且假定一方面
军全是纪律严明,对老百姓“秋毫无犯”的仁义之师,那么,这三个月内,起码
四方面军还在张国焘的“错误路线”指挥下,错误应该还是在继续着吧?四方面
军是8万人,一方面军以1.5万人计,可不可以说,当时80%以上的红军是危害地
方百姓的呢?毁房170里是“烧”,处死2万余农民是“杀”,抢老百姓的粮是
“抢”,割韭菜,乱没收乱罚款是“掠”。“烧”、“杀”、“抢”、“掠”四
字可是一字不少!证据确凿! 

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” 

面对如此前无古人的浩劫,岷山之雪竟然展颜欢笑!如果不是诗人强奸雪意,必
定是那雪们丧失了良知。 
 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(groups.yahoo.com/group/xys)◇◇